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
邮箱:admin@youweb.com
更新时间:2024-09-27 11:48:02
“最终测定3块代表地块平均亩产量为473.7公斤!”不久前的一天,临近傍晚,在宁夏农垦前进农场,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区实收测产。数据一经公布,现场便响起热烈掌声。
此次,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组织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其西北中心在宁夏开展的这片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田进行测产,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今年大面积成功种植,为西北内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打造了样板田标准,有助于加快推进盐碱地改良水稻解决方案。”柏连阳院士表示,今后,他们将培育出更多好品种,把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更好地集成配套,让盐碱地里种出更多粮食。
“你们看,试验田以前就是那个样子。”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孙建昌指着不远处一片茂盛的芦苇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脚下这块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的土地,土壤含盐量在5.39.8,pH值在8.0以上,而且存在排水困难、盐碱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产能不高等问题,根本没法种植农作物。
宁夏现有盐碱耕地24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左右,绝大部分分布在引黄灌区,约占引黄灌区耕地的三分之一。其中,轻盐渍化耕地139.81万亩,中盐渍化耕地74.58万亩,重盐渍化耕地34.32万亩。
为进一步提升宁夏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水平,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积极协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银川试验站”挂牌成立,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我们联合宁夏农垦集团、宁夏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了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攻关。”宁夏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刘炜称,种植水稻有望实现对当地耕地的压盐洗碱,改善土壤和保护生态环境。
示范地是一片槽型洼地盐碱稻田,总面积10060亩,品种为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宁粳43号”。
宁夏水稻育种在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多年来实现了品种7次更新换代,辐射到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周边省区大面积种植。“宁粳43号”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不仅外观品质优良,而且食味品质极佳,达到国标优质米1级,在2009年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会上综合评分获得第一。
此次测产,专家组根据水稻田间长势,将示范片分为上中下3个单元,每个单元选取一块代表地块进行人工收割实收,按国家标准14.5%扣去水分和杂质计算亩产量。
最终,测得第一块田实收面积608.77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486公斤;第二块田实收面积588.02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455公斤;第三块田实收面积639.24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480.1公斤。3块代表地块折合亩产量经算术平均,得出473.7公斤这一数字。
“在盐碱度这么高的情况下能有这么好的产量,是非常不错的。”柏连阳院士表示。
他介绍道,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有两个关键要素:首先是品种要好,其次是配套的栽培技术。这就是业内常说的“良种加良法”。
“如果对盐碱地没有很好的适应性,很多品种压根种不出来,即使出苗也长不好。栽培技术必须跟上,因为草比水稻长得快,地里的养分都被它吸收了,水稻肯定长不好。而后期如果长期使用除草剂,杂草会产生耐药性。”在测产现场,柏连阳说。
基于此,攻关团队着力于通过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应用,结合灌排协同、有机培肥、机械深松深耕等技术集成示范,优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稻田产能提升模式。
除了基因优异的“宁粳43号”,科研人员还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套餐”。“无人机撒播技术的大水洗盐效果很好,确保了前期出苗。”据孙建昌介绍,他们还用机械深松深耕法来增加土壤氧气,利用脱硫渣、磷石膏等化学改良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
“中心着力于通过5到10年,在土壤含盐量6或pH值9.0的盐碱地通过品种选育和技术示范,力争助力我国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透露。